欢迎来到信阳同城信息网!
立即发布信息
    信息分类
    当前位置:信阳同城信息网 > 热点资讯 > 大美信阳 >  亦师亦友~记者刘宏冰,被信阳作家圈评为最“可爱”的人

    亦师亦友~记者刘宏冰,被信阳作家圈评为最“可爱”的人

    发表时间:2022-04-28 20:07:12  来源:信阳同城信息网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
    刘宏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信阳分社的编辑、记者,2009年从部队退役还乡,一头扎进依然是冲锋陷阵的新闻一线,心里装的是群众、责任与创新。他同时义务兼职《信阳广播电视报》编务总监,编辑刊发了大量文学稿件,是信阳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。


    刘宏冰的勇敢、勤奋、踏实、朴实、热情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一面,在我看来,他是我看过写新闻稿里写的最好的一个,没有之一!同样一个新闻,他写出来的稿子既朴素易懂、把新闻展现在读者面前,又带有扑面而来的情感,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,起承转合有一气呵成之感,让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,这种水平是很多写新闻稿记者都不具备的。还有,他的稿子中常常有神来之笔,把历史的、天文地理的、风土人情的、民风民俗的、家国情怀的、党政政策的等等元素,用浅显易懂的话巧妙的安插在新闻内容里,如果没有雄厚的文字功底、知识储备、情怀阅历、心胸格局,是断然写不出来这种稿子的。不是散文之类的作品才有扑面而来的感情,新闻稿也有,这就看写作者水平了。刘宏冰是我目前看到写新闻稿里写的最好的一个,没有之一!向刘记者致敬!

    为什么刘宏冰记者写的稿子,大家都说好都爱看呢?因为他的人品特别好,所谓文品即人品,人品好,文品自然反映在字里行间,文章就给人很舒服的感觉。善良是会辐射的,从字里行间直接辐射到读者眼里。刘记者,牛记者!

    自古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对信阳文友来说,能遇到刘总编这样的伯乐,是所有人的荣幸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种子,这颗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,需要阳光雨露,刘总编就是文学青年的阳光雨露,让每个人心里的种子钻出土壤。英雄惜英雄,狗熊踩狗熊,他之所以能看到大家的才华,是因为他的善良、宽厚、博学、多识、高度,自已有才,才能看得到别人的才,自已是英雄,才能看得到英雄。他是护林人,他是伯乐,他是信阳这一方水土优秀的才子,是我们文友的良师益友。我非常敬佩他,他是我学习的榜样。如果他在省城工作、在京城工作,那文坛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!


    刘总编这人常常让我想起河南文坛的护林人南丁老师,两人格局非常相似,是极为难得的文坛伯乐。

    ——曹雁雁


    刘宏冰也是一个退役老兵,我们认识近十年,他总是隔三差五地向我约稿,总计发了我差不多30个整版的文学作品,更多的是发了我推荐的200多位信阳本土文学爱好者的作品,其中一半左右是处女作。平时叫他吃个饭多半是真没时间,喝茶更是一次也没约成过。也许要等我们一起老了的时候,再好好回味这浓密的日常吧,真诚祝福他!

    ——温青

    刘记者,12年寒暑不改,风雨无阻,只要听闻有感人、生动的新闻故事,他跋山涉水也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倾听群众的心里话,讲好最美的信阳故事。他自己不仅笔耕不辍,还要做信阳周刊编辑,每天阅读大量文稿,筛选修改,真是太辛苦了。正如文中所言,他是一头勤勤恳恳、心无旁骛的“老黄牛”。这样的记者人民爱,这样的编辑文友喜欢。

    记得2016年春天,我刚刚学会上微信,在家乡“长竹园诗词文化群” 我结识了很多位老师和新朋友,其中就有《信阳周刊》主编刘宏冰老师。平时在群里他跟大家和蔼可亲的交流,感觉刘老师很有品味和人情味的,人挺好。端午节前夕,在绍金哥的极力鼓励下,我把QQ空间的随笔《看,俺包的家乡味的小粽子》投给了《信阳周刊》。没想到,刘编辑还真采用了,在端午节后刊出。这是我第一次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小文,备受鼓舞,心里无比开心。这之前,我可不敢奢想哦。如果没有刘老师抬爱,我的随笔还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呢。自己在QQ空间的自言自语变成铅字,在正规刊物上发表,是刘总编帮我实现的。非常感谢!接着,我的小文《雨季,在他乡》和《磨盘山游记》,又在绍金哥的鼓励下,勇敢大胆的再次投给《信阳周刊》。刘老师鼓励支持,我这两篇小文又在《信阳周刊》上先后刊出。真的太感激刘老师了。

    2017年春,刘老师又热情的把我拉进了“信阳周刊百花文苑”群。从此,我就有机会向信阳本土有影响的重量级作家和老师们学习了,感谢刘老师给我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。真的感恩感谢刘主编,刘老师!

    ——张治


    相似的军旅生涯,一样的酸甜苦辣,共同的兴趣爱好,冒昧的一次投稿,让我和刘宏冰老哥一见如故,相识恨晚。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!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!他的文章宛如行云流水,总是一气呵成,读起来可谓是一种享受。每每与刘宏冰老哥联系,他不是在采访,就是在去采访的途中;不是在加班,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在文学创作的殿堂里,他堪称勤奋敬业奉献的典范,是我时刻学习和参照的标杆。俗话说,言为心声,语为人镜,文品即人品!敬佩刘宏冰老哥的才华,更敬佩老哥的为人。衷心地祝福您老哥,好人有福报,好人一生平安!

    ——姜新福


    五年前,第一次见刘宏冰,是一次小聚中由温青主席引荐,当时只知道他从离开西域军营回到家乡,在老区新闻媒体工作。初次见面,记得他黝黑的面孔与坐姿笔直,如后来的几次见面一样:几乎不说话,“有问才答型”,不善言辞。
    后来,不断的看他的文章,记录西域军营的往事比较多。他的文字偏刚毅,与本人的性格腼腆很不相符。
    再后来,阅读到他的文章越走越多,涉及面也越走越宽,越来越直击新闻的要点!
    再后来,获知他完成了从地市媒体到省级媒体的跨越。
    全程读过他的文字,由衷的赞叹与佩服其成就,应了古语“君子当讷于言,敏于行”,其文如其人:新闻界崛起的励志楷模,这是我眼里的刘宏冰,也是我学习的楷模!

    ——张冬梅


    一大早,看见温青主席的美篇《信阳作家眼中的刘宏冰》,很有感触。仔细想来认识刘宏冰主编三四年了,虽没有谋面,但他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永远留下了。他热情似火,记得那年我要去广播电视报社拿样报,他说他下乡采访了,给了我他一个同事的电话,让我去找他的同事,当时我心里暖融融的,每次文友要进群或者问周刊投稿邮箱,他都有求必应;他正直公平,他说他看不惯那些打着他的旗号发表文章的人,我教学任务繁重,业余创作的散文,思考很不成熟,刘主编给发表出来,有的整版发表,大恩不言谢,咱心里默默地记下了他的鼓励;他才华洋溢,记得读他的长篇报告文学《寻找赵崇德》,整篇文章有一股浩然正气,为创作经典,他跋山涉水,不辞劳苦,他呕心沥血,妙手著文。信阳文学有这样一位领头羊,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编辑,是咱信阳所有文学爱好者的幸运!致敬刘宏冰主编!

    ——赵思芳


    我认识刘宏冰老师,缘于周殿传徒步走淮河。2012年8月11日,周殿传徒步走淮河归来,《信阳周刊》准备做个专访,刘宏冰老师先联系上我,问我能否陪同周殿传去一趟信阳,接受《信阳周刊》专访?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刘老师的邀约!一来拜见神交已久的刘宏冰老师;二来见记者可是难得的机会。于次日上午九时许我们乘车去信阳,去到时早已过了饭时,但刘宏冰老师依然在等着我们。简单的互致问候,刘老师自费安排了我们的午餐。
    席间我们交流了写作的体会,刘宏冰老师的平易近人给了我们如同老朋友重逢!
    以后这十来年,我们多次想见,他为着“往流作家群”这个大家庭鼓与呼:分三次大篇幅的报道了“往流作家群”发展历程,给了我们以鼓舞。
    与此同时还偏爱的发了我的不少散文、小小说,使我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!

    ——周明金


    “你这样的文字,就是不通过先进我也用!”这是微信初识刘宏冰主编的原话。可能他自己都忘记了,但我仍记忆犹新。值此一句,足以让我有勇气去找寻我的文字梦。刘主编自己都无法想象这话话给了我多大的鼓舞与勇气。我感动于这份力量,让我这个写作小白继续筑梦。
    先进是我的同学,刘宏冰的战友。开始我的文字只在我的QQ上和朋友圈被喜欢的同学朋友传阅。那时我从未向任何报刊杂志投过稿,更不认识刘宏冰主编。记得当时我的一篇散文诗《一朵雪》,被同学先进看到,私自发给了刘主编,自此我才有幸与刘主编相识。
    《一朵雪》是我的处女作,对我意义非凡。这是刘主编给予我的。刘主编那颗清亮的心,就像一朵雪般洁净。他不厚名家,不薄新人,才换来当今信阳文学的风清气正!
    今日记录,言我心声。真诚向刘宏冰主编说声:谢谢!因为您的扶植,信阳文学才得以的百花齐放 、百家争鸣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!有您,信阳文学之幸!信阳写作者之幸!

    ——余秀琦


    其实,温青主席应倡议一下,用各种文学体裁写一写刘宏冰先生的。把德艺双馨的大家种进信阳的文学殿堂,在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的心房开花。
    退伍军人,是个硬词。我遇见的诸如刘宏冰、娄雅、温青,皆是大树。不分叶和果,都坚挺有力举向天空。举着我,和我们。
    军人的风骨,遇见文学,是文学之幸。
    军人的风骨,遇见信阳,是信阳之福。
    而,在信阳遇见了他们,我们有力量!
    从2011,2012那几年,有几章写甘岸的小文,被甘岸的王灏友举荐给了刘主编,发表在了信阳周报上。到2020年六期连载《我亲吻古渎的源》(50章),2021年3月三个整版推出《青山印》(20章)。如此力度地扶持新手,让人怎能相忘?
    感谢刘宏冰主任,感谢和刘宏冰一样的娄雅,温青等在信阳文学上遇见的退伍军人们,向您们的崇高,敬礼!

    ——淮源小月


    附:编者@淮源小月:用各种文学方式写一写刘总恐怕他不会同意,这个小活动也是因为河南报业集团的报道引发我们大家的记忆,刘总已被夸赞得很忐忑了,就别为难他了吧?
    刘老师平易近人!对我们这些草根文学爱好者从不摆架子,总是愿意给我们更多的展示机会。有大胸怀的人,才会有大悲悯,才会更体恤他人之艰辛,用自己的光照亮他人前行的路。

    ——太阳黑子


    刘记者,牛记者
    握住春风,摄取鸟鸣。唇边放飞的微笑荡漾太阳的底色。每走一步,踩出一朵露珠。奔走的泥土,氤氲的乡村故事,引领时代的气息,在笔端摇曳。弯腰,拍照,站起是山,躺下是河。人间的悲欢离合,你用爱心传递。翻过一座山,越过一道湾……牛记者,扛着“长枪短炮”,你来了!山高路远,心里面装着群众和责任,无论寒暑和荆棘,都值得你冲锋陷阵。《信阳周刊》,安放多少文学的初心,成为多少作家的摇篮。刘记者,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!“咔擦”,让镜头慢下来,托起梦想,扶起平凡之光!

    ——谢旭晴


    刘宏冰印象
    对于刘宏冰的认识,算起来应该有五六个年头。然而,我们之间仿佛熟悉又陌生。因为,我们既未见过面,又未聊过天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认识与了解。
    2014年我开始尝试诗歌创作,并陆续有诗作发表。次年朋友将刘宏冰所在的《信阳周刊》邮箱地址发给我。我便抱着试试的想法,陆陆续续投了几十首诗作,没想到被他精心编辑后分别得以发表,对我是极大的鼓舞与激励。后来我添加了他的微信,文品如人,通过对他作品的阅读,我从中看到了他的勤奋,善良与担当。
    真心感谢他对我走上诗歌道路的无私帮助,并期待有一天能够当面道一声感谢。

    一一汪继先


    叫我如何不感动
   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文友说过,在文学之路上对我帮助最大,最让我感恩的人是刘宏冰主编。
    2017春上,当我被文友从水中拉上岸时,眼前一片迷茫,我潜水14年没动一个字了。没有信心,不知如何下笔,文友说先练练笔再投稿,然后把信阳周刊(信阳广播电视报)的邮箱给了我。我坚持练笔,其间也给一些报纸投过稿,都石沉大海无音信。
    四月初我给信阳周刊投了第一稿,是个散文,没想到居然采用了,这对我鼓励很大,给了我极大信心。我微信加了他,又入了群,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,经常在周刊上发表文章,期间,刘主编在微信上鼓励我,给我力量和温暖,有一次,听说他去商城某乡镇采访途经我们小镇,我联系他在小镇上聚一聚,他一直说忙,说以后来了再聚。我知道他一直忙在采访的路上,跟他见面聚会恐怕也只能等他退休了。
    刘主编不世俗,谦虚待人,真诚做事,不薄新人,大力提携,给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展示才华的机会,信阳周刊真正成了信阳文学的芳草地,刘主编功不可没。
    无论我在文学之路上行走多远,我永远不会忘记刘主编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,是他在我艰难行走的文学之路上在前方亮起了明灯,教我如何不感动,我能做的就是投好稿子回报周刊和他。

    ——范广学


    也说宏冰
    那年,宏冰参军去西藏时,去乡里找我转团组织关系,认识了他。宏冰憨厚的笑容里,包涵了他和善谦虚、乐于助人的品格;他睿智的善于发现美赏识美的眼神,透露出好学上进的出众才华和坚定的理想信念。
    在中印前线摸爬滚打,宏冰的才华被部队首长发现,从而开启他文字工作的新征程。宏冰到地方报社工作后,更加勤奋敬业,工作出彩。编辑工作中,他推文学新人从不厚此薄彼,只要发现好的文章,都乐意推出,把信阳周刊文学园地这块办的风生水起,由此,成就了一批批文学爱好者,走向文学之路。
    宏冰既是编者,又是记者。他思路开阔,来的快,写的文章出神入化,引人关注。为了突出时效性,宏冰总是连夜赶稿,保证第二天见报。为了保证真实性,宏冰总是深入一线采访。在写抗日英雄赵崇德之前,他以河南日报记者身份,多次前往山西阳明堡沟通联系,后来和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一道亲自护送英雄魂归故里。在采访红25军长征线路时,他第一个发现在庾家河血战中牺牲的商城伏山籍红25军224团团长叶光宏的英雄事迹。
    宏冰为人低调,不事张扬。他回家乡或去基层采访时,从不麻烦当地组织,人们总是在报上连篇累牍看见他写的报道时,才知他回了家乡或来到了某地,当人家想说句感谢的话时,他又在其他地方采访了。
    这就是家乡人眼中的刘宏冰。
    ——刘昌国
    责任编辑:易续震